背接触钙钛矿电池BC-PSCs | 双层SnO₂ETL高效电荷提取MPPT稳定性验证
背接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BC-PSCs)因电极位于背侧,避免了前电极的光遮挡问题,但界面电荷提取效率低和复合损失严重限制了其性能。本文提出双层SnO₂电子传输层(ETL)(纳米颗粒SnO₂ + 溶胶凝胶SnO₂),通过优化界面能级对齐、减少缺陷态,提升电荷收集效率。美能钙钛矿最大功率点追踪测试 MPPT可以实时动态追踪太阳能电池在当前环境下的最大功率输出点,解决因光照/温度变化导致的输出功率波动问题。
电池制备与形貌
(a) 背接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准叉指电极示意图;(b) 采用不同ETL的BC-PSC电池结构;经光刻工艺后(c)Al₂O₃/Ni蒸镀及Ni氧化后(d)钙钛矿沉积后(e)的截面SEM图像。
采用叉指背接触设计:NiOₓ为空穴传输层HTL,SnO₂为电子传输层ETL。对比三种ETL制备方案:
胶体SnO₂:光刻附着力差,电极图案化合格率低;
溶胶-凝胶SnO₂:图案保真度提升;
双层SnO₂:结合纳米颗粒与溶胶-凝胶层,实现高均匀性。
AFM与SEM获取的钙钛矿薄膜形貌:(a) 胶体SnO₂,(b) 溶胶-凝胶SnO₂,(c) 双层SnO₂
形貌控制:双层SnO₂接触角(53.54°)适中,促进钙钛矿 (FAPbI₃)₀.₉₇ (MAPbBr₃)₀.₀₃ 大晶粒生长,而胶体SnO₂(12.72°)因过度成核导致小晶粒。
界面特性
(a) KPFM测量的接触电势差(CPD)图像 (b) 不同SnO₂上的线性CPD分布;(c) 基于ETL的能带对齐示意图
能级对齐:KPFM显示双层SnO₂的CPD(0.12 eV)最高,功函数(4.39 eV)与钙钛矿导带匹配最优,驱动电子高效提取。
(a) C-AFM形貌图像; (b) 形貌线性分布;(c) 暗态电流图;(d) 光照下光电流图;(e) 电极间光电流信号分布
光电流映射:C-AFM证实双层SnO₂平均光电流(33.67 pA)显著高于溶胶-凝胶(26.69 pA)和胶体(14.65 pA),表明载流子扩散长度延长。
光伏性能与稳定性
(a) J-V曲线;(b) PCE箱线图;(c) EQE光谱及积分Jsc;(d) 光强依赖Jsc;(e) MPPT测试;(f) 稳定性测试
最优BC-PSCs的光伏参数(扫描方向:正向/反向)
J-V特性:在反向扫描中,双层 SnO₂电池最大功率转换效率(PCE)达 4.52%,短路电流密度(Jsc)为 12.18mA /cm²,开路电压(Voc)0.82V;胶体 SnO₂电池 PCE 仅 2.39%,溶胶 - 凝胶 SnO₂电池 PCE 约 3.68%。
外部量子效率EQE:双层 SnO₂电池 EQE 最高,积分 Jsc 值 11.36,表明其光响应和电荷传输更高效。
稳定性:在最大功率点跟踪 MPPT 测试中,双层 SnO₂电池稳定性优于另外两种。在氩气环境下,所有电池 100 多天内效率无明显衰减,且双层 SnO₂始终保持最高效率。
背接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BC-PSCs)因电极位于背侧,避免了前电极的光遮挡问题,但界面电荷提取效率低和复合损失严重限制了其性能。提出双层SnO₂电子传输层(ETL)(纳米颗粒SnO₂ + 溶胶凝胶SnO₂),通过优化界面能级对齐、减少缺陷态,提升电荷收集效率。MPPT维持率>95%(1000小时),验证双层SnO₂的界面工程显著提升了运行稳定性。
联系电话:400 008 6690
钙钛矿最大功率点追踪测试 MPPT采用A+AA+级LED太阳光模拟器作为老化光源,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多功能设计,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
▶ 光源等级:A+AA+,光谱匹配度A+级,均匀性A级,长时间稳定性A+级
▶ 有效光斑大小: ≥250*250mm(可定制)
▶ 光强可调节: 0.2-1.5sun,以0.1sun为步进可依次调节
▶ 功率独立可控:300-400 nm/400-750 nm/750-1200 nm
美能钙钛矿最大功率点追踪测试 MPPT不仅是性能验证工具,更是揭示材料动态退化机制、驱动界面工程优化的决策依据。本篇中双层SnO₂在MPPT测试中的卓越表现,是其作为高效稳定BC-PSCs传输层核心价值的关键证明。
原文参考: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back-contact perovskite solar cells